我國供應鏈管理行業市場現狀
供應鏈管理就是指在滿足一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條件下,為了使整個供應鏈系統成本達到最小而把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來進行的產品制造、轉運、分銷及銷售的管理方法。供應鏈管理包括計劃、采購、制造、配送、退貨五大基本內容。
不同于傳統物流專注于倉儲和配送,供應鏈管理涵蓋從原材料采購到最終配送到終端消費者整個物流環節,實現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統一。
供應鏈管理行業市場規模
供應鏈管理行業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社會貿易總規模;二是企業供應鏈管理外包的比例。
從這個角度來看,供應鏈管理行業的市場規模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電子信息行業供應鏈管理的外包已較為成熟,醫療器械、快消品、食品及酒類等行業也逐步提升供應鏈管理外包的比例以提升整體運行效率,從而為供應鏈管理行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國內仍將供應鏈管理歸類為“現代物流”范疇。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為現代物流及供應鏈管理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帶動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實現快速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商業模式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 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229.7 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增速比上年提高0.3 個百分點。
伴隨社會物流總額的增加,我國社會物流費用(包括運輸費用、保管費用和管理費用)也表現為較為快速增長。2016 年,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1.1 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9%,增速比上年提高0.1 個百分點。
2007-2016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社會物流費用情況分析
我國現代物流及供應鏈管理行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行業供應商功能單一,增值服務薄弱。目前,物流及供應鏈外包服務商的收益主要來自于基礎性服務,如運輸管理和倉儲管理等,增值服務如供應鏈整合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以及供應鏈平臺建設等服務收入占比較小。
從行業覆蓋來看,電子信息行業是國內供應鏈管理行業發展最快的領域電子信息行業技術更新速度快,用戶需求和偏好轉移的不確定性很大;同時,該等行業產品升級和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工藝復雜性增強,導致生產供給流程的復雜程度日益增加。傳統的內部供應鏈管理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該等行業對供應鏈的快速響應、高效、低成本的要求。這使得上述行業成為目前國內供應鏈管理行業市場需求大、發展最快的行業。隨著產業升級、競爭加劇和管理理念的更新,醫療器械、快速消費品等行業供應鏈管理服務外包的比例也在不斷提高。
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發展趨勢,近年在我國持續發展。供應鏈管理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溝通,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同時產生規?;?,降低成本,是物流發展必然趨勢。
供應鏈管理行業的趨勢分析
在過去10年的發展,傳統的中國供應鏈已經陸續出現破殼裂變的種種跡象,一些具有創新思維的供應鏈企業正蓄勢待發。未來短期時間內,中國供應鏈行業的發展趨勢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值服務供應鏈是主流趨勢:
增值服務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中心,通過資源整合,為客戶提供物超所值的供應鏈服務,幫助客戶實現價值增值,提高市場競爭力,以此來增強客戶粘度,達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
二、大數據成為新的行業價值點:
過去數十年,很多的中國供應鏈及物流企業不重視數據的價值,實際上這些數據背后蘊藏巨大價值,不僅僅可用于物流運營管理,而且會對消費者需求分析。未來的供應鏈是數據驅動的供應鏈,信息逐步代替庫存,C2B模式的驅動,更需要數據為核心。
三、供應鏈平臺生態圈將出現:
供應鏈平臺生態圈是以生態為基礎的新型商業模式,具有長遠的戰略價值。而供應鏈上各環節企業與機構要加入平臺生態圈來實現未來的發展。
四、供應鏈金融擴大發展空間:
供應鏈金融的出現,可以有效地支持一大批依附于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的發展,因而供應鏈金融也被認為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可行路徑。在中國產能供應過剩和金融脫媒的大背景下,供應鏈金融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很大。
五、三四線城市、農村等底層供應鏈平臺迎來商機:
三四線城市及農村這個底層超級大市場已經開始被各行各業所關注,并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觸角伸向這個近10億的消費人群。對于供應鏈、物流企業來說,這里面的商機已經非常明顯,誰能解決物流+本地化服務,誰就能從中獲得巨大的利潤。